日常生活中,我们常用“请人吃饭”“请人喝酒”来表示请客聚餐的邀约。“吃饭、喝酒”为动宾结构的短语,且与吃喝有关,这里我们将其换用成“吃菜、喝汤”,两个同为动宾结构且语义相关的短语,却不能这样使用。那么,明明意思与吃喝相关,短语结构相同,“吃菜、喝汤”为何在请客邀约中不能运用呢?这非常值得思考。
在“请你吃”后面,经常有“饭”与之搭配,而一般很少有“菜”与之搭配,例如(本文用例都来自于CCL语料库):
(1)走吧,今天我请你吃饭,挑最好的要。(2)你爱信不信,三天之后你要是太平无事我请你吃饭。(3)郁闷得王伟直想质问她:我请你吃饭,怎么倒得罪你了?“吃饭”一词与“吃菜”相对,二者短语结构相同,语义相关,但“吃菜”一般很少出现在“请你”后面,其根本原因在于语义。“吃菜”所包含的语义只有一层,就是字面上的意义“吃菜肴”,这里“吃”的对象仅限于“菜”,排除米饭、馒头等主食和酒水等,不是完整的一餐。而“吃饭”包含两层意思,根据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第7版)的解释,一是吃完整的一餐,包含菜肴、主食、酒水等,这是该词语的主要意义、常用意义,其中的“饭”就可指代“一餐”,是整体代替部分的转喻;二是单纯的吃米饭,该意义运用较少,不是主要意义,这里的“饭”就指煮熟的谷类食品。现实生活中,我们请人用餐要做到礼仪备至,自然要请客人吃完整的一餐,没有只给人吃菜,不提供酒水、主食的道理。因而在实际运用中,我们只说“请人吃饭”,一般很少说“请人吃菜”。在“请你喝”后面常有“酒、茶”与之搭配,而一般很少有“汤”与之搭配,例如:(4)他也只不过说了一句话,他说:“我请你喝酒。”(5)她忽又从床上一跃而起:“来,我请你喝酒。”(6)康伟业如梦初醒,说:“我去倒茶,我请你喝茶。”(7)你这半仙好傲噢,我请你喝茶你拒绝,王女士轻轻一勾,你就跑得飞快哟。“喝酒”与“喝汤”相对,二者同样都属于动宾结构,又同为饮品,但“喝汤”难以出现在“请你”之后,这与社会文化习惯有关。“请你喝”后面主要是“酒”与之搭配,“茶”次之。这里的“喝酒”,并不一定单纯指喝酒这一行为(也存在单纯喝酒的情况),也可以通过喝酒来延伸到其他活动,如吃饭、办事、交流感情,存在多种延伸性行为,这也与中国历史悠久的“酒”文化有关。酒文化为国内各地所接受,因而“喝酒”的延伸性行为也在各地普及,所以“我请你喝酒”能够在各地通行、使用,而且大家都可以很好地理解。“喝茶”同理。而“喝汤”对于大多数人来说,只是单纯指喝汤这一行为,并不能使人联想到更多的延伸性行为,且“汤”文化远不如“酒”文化深厚,未能扎根于中国各地,就更难在各地通行使用,因而我们常说“我请你喝酒”,不说“我请你喝汤”。“请你吃”和“请你喝”后面除了常有“饭”“酒”与之搭配以外,还常与具体菜品、饮品搭配,例如:(8)克孜(女孩),到了北京好好读书,下次回来我请你吃手抓羊肉。(9)他耸耸肩,忽然又说:“你别请我吃海鲜了,跟我去台北,我请你吃牛排吧!”(10)大人的事,你也不懂,我请你喝橘子汁吧!(11)这下成邻居啦,有空过来吧。我请你喝咖啡。例(8)中的“手抓羊肉”是新疆的特色菜,例(9)中的“牛排”是典型的西餐,例(10)、例(11)一个属果汁的一种,一个是西式饮品。根据CCL语料库中的语料,我们发现“酒文化”和“菜文化”“汤文化”相比,语料最多,占比最高,有相关语料204条,“菜文化”语料7条,“汤文化”语料仅1条。“酒文化”在比例上占绝对优势说明其文化上的凸显性,同时,这也是以凸显的部分代替整体的转喻。这也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在“请你吃”“请你喝”后可以搭配牛排、橘子汁等具体事物。具体事物都具有凸显性,因而搭配具体事物的句子如“我请你吃淮扬菜”“我请你喝靓汤”等都可以接受,“菜”“汤”具体化为“淮扬菜”“靓汤”后就具有凸显性了,这类搭配同样是以凸显的部分代替整体的转喻。除了“酒”“茶”这类植根我国文化习惯的饮品,“咖啡”这类西方传来的饮品在“请你喝”后面也常常出现,也具有一定的文化凸显性,这主要是因为近代中国受西方文化影响,接受了西方饮品文化,使得“喝咖啡”成为一种新潮的风尚,因而使“咖啡文化”也具有一定的文化凸显性,可以用在“请你喝”之后。出于社会文化习惯需要,请人饮宴聚餐要保证餐食的完整性和延伸性,“吃饭”“喝酒”契合以上两种要求,在从古到今的请客邀约中得到广泛运用,至今仍高度活跃在现代汉语“请人”之后。而“吃菜”“喝汤”由于其词义上不能满足一餐的完整性且缺乏延伸性,普及度不高,因此很少出现在“请人”之后。本文原刊《语言文字周报》第1913期
(2021年12月1日出版)
语标
Yubiao_BLCU
扫码关注我们
本期责编:小美